日期:2018-08-20 10:30:32
缸套就是氣缸套的簡稱,它鑲在缸體的缸筒內,與活塞和缸蓋共同組成燃燒室。
缸套分為干缸套和濕缸套兩大類。背面不接觸冷卻水的氣缸套叫干缸套,背面和冷卻水接觸的氣缸套是濕缸套。干缸套厚度較薄、結構簡單、加工方便。濕缸套直接接觸冷卻水,所以有利于發動機的冷卻,有利于發動機的小型輕量化。
缸套故障分析如下:
氣缸套內壁拉傷 ↑(上圖)
特征:
氣缸套內出現不均勻不規則邊緣的溝痕,有時可見熔焊在缸壁上的活塞金屬、
原因:
造成拉缸的原因比較復雜,有設計方面的原因,如材料的選配,間隙大小的確定,裝置的安裝對中等的是否恰當,結構布置是否合理,表面粗糙是否適宜,潤滑冷卻的安排是否完善等,從管理的角度,則可能是下列原因造成的!
(1)氣缸潤滑不良:
氣缸潤滑油不足或供油中斷,發生金屬直接接觸而拉缸.氣缸潤滑不良的原因有:油底殼的機油太少或機油質量太差,柴油機的溫度過高或者活塞環(主要是油環)損壞或失效等。
(2)磨合不夠充分:
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得到有效的磨合,必須考慮磨合時間和負荷分配問題.在過低負荷下即使長時間磨合也不能磨合完畢,而如果急于高負荷運轉,則會引起拉缸.因此,在柴油機磨合期內應注意:磨合期要適當加大注油量;活塞環換新后應在低負荷下運轉一段時間;活塞和氣缸套換新后應進行磨合后再加大負荷運行。
(3)冷卻不良:
冷卻不良將導致氣缸,活塞溫度過高,潤滑不良;冷卻不良會使活塞與氣缸套過熱而過度膨脹變形,失去原來的正常間隙而拉缸.冷卻不良的原因有:冷卻水泵排出壓力不夠,供水不足或中斷;冷卻水腔銹蝕或臟污;水中含有氣泡,積存在冷卻腔內沒有放出而造成氣阻;水質太臟,水溫過高。
(4)活塞環工作不正常:
開口間隙過小,使活塞環斷裂;天地間隙過小,使活塞環卡死;積碳太多,使活塞環粘在環槽內失去彈性,造成斷裂或燃氣泄漏;開口間隙過大或磨損嚴重,發生漏氣.燃氣的漏泄破壞了潤滑油膜,使表面溫度過高.活塞環斷裂后碎片易掉入活塞氣缸之間引起拉缸,咬缸。
(5)燃用劣質燃油:
不完全燃燒帶來更多的燃燒殘渣;后燃現象嚴重,使排氣溫度升高,未及時采取技術措施;氣缸潤滑堿值不合適.另外有些柴油機因長期超負荷運轉,熱負荷增加,發生過熱膨脹或運動部件對中不良而拉缸。
濕式缸套開裂 ↑上圖
活塞拉缸所致。
缸套嚴重穴蝕所致。
發動機缺冷卻液或在發動機未冷卻下來補加冷卻液引起炸缸。
意外摔裂導致。
缸套穴蝕 ↑上圖
特征:
濕式缸套水套部分出現密集孔群或蠕蟲狀,條溝狀凹坑,嚴重時孔洞穿透缸壁而漏水。
1、氣缸套的振動:氣缸套振動是發生穴蝕現象的主要原因。柴油機運轉中,活塞經上、下止點時,由于活塞側傾擺動撞擊氣缸套壁,就會引起氣缸套壁振動和變形。如果氣缸套與活塞的間隙愈大,則活塞撞擊缸壁的速度愈大,撞擊能量就愈大,發生穴蝕也就愈嚴重。
2、冷卻系統的結構:在開式冷卻系統中往往沒有調溫器,進入柴油機的水溫隨工作環境條件及季節的不同而劇烈地變化著。柴油機常是以過冷狀態工作,從而增加了間隙及缸套振動。在閉式冷卻系統中,循環的冷卻水是清潔的淡水,穴蝕的破壞力較開式冷卻系統小。
3、冷卻液特性的影響:經常更換冷卻液或冷卻液未經過處理。因冷卻液中含有大量的空氣而加快穴蝕破壞。冷卻液溫度過低或者過高也會引起穴蝕破。
4、節溫器或散熱器蓋失效。
缸套早起磨損↑上圖
特征:
短期內在缸套上止點部位出現明顯臺階
1、塵埃進入氣缸或積碳嚴重。
2、發動機燃燒不正常,工作粗暴。
3、超速超負荷運行,發動機過熱。
4、缺油或機油品質不好。
5、長時間怠速運轉。
6、燃料含過高產生腐蝕性的物質如硫等。